|
|
以青春之名 赴检察之约
(第4期)
铅检青年说
者
按
在祖国的西陲,有一群青年检察人,他们背上行囊,告别亲友,将青春的足迹印刻在天山南北的土地上。他们带着法治的初心而来,在戈壁与绿洲间传递司法温度;他们怀着赤诚的担当坚守,用检察智慧助力边疆发展。
本期【铅检青年说】,让我们倾听援疆干警张琦的心声,感受那份跨越千里的执着与热爱,读懂“援疆”二字里藏着的青春重量。
yanshan
jiancha
援疆干警
张琦
江西省铅山县人民检察院五级检察官助理
现挂职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阿克陶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
帕米尔高原的风,总带着亘古的凛冽。当我第一次站在慕士塔格峰下,看见冰川如银色巨龙横卧天际,忽然懂得这片土地为何被称为“万山之祖”。从赣鄱湖畔到昆仑山下,万里援疆路,行囊里装满的不仅是换洗衣物,更是一名江西检察公益诉讼人对“公益”二字的赤诚注解。在阿克陶的日日夜夜,我与同事们用脚步丈量戈壁的辽阔,用法律守护戈壁的纯净,让检察蓝在帕米尔高原绽放出别样光彩。
冰峰上的守护者
“冰川卫士党小组”的红旗,在喀拉库勒湖畔的冽冽寒风中格外醒目。“益心为公”志愿者的举报电话打破了高原的宁静。“有人在塔什库尔干河道倾倒生活垃圾。”
我们驱车沿着314国道颠簸三小时,抵达海拔3200米的现场——塑料袋在冰碛石间飞舞,泡面盒顺着融水漂向湖泊,而不远处就是牧民赖以生存的水源地。
“这些垃圾三百年都降解不了。”牧民大叔蹲下身,捡起一块被油污浸透的泡沫板。我们当即固定证据,并向相关行政单位制发检察建议。之后,我们组织20余人的清废队伍带着挖掘机进山,当最后一车垃圾被运走时,柯尔克孜族老牧民牵着马送来奶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雪山干净了,我们的牛羊才能喝上甜水。”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我们与塔县检察院会签《冰川保护跨区域司法协作协议》,构建起了“线索移送、数据共享、联合整改”一体化机制。
如今,“天、空、地、人”一体化监督网络已初具规模,那支由两地检察官组成的“冰川保护党员先锋队”,正以科技为翼,让每一次巡查都成为守护高原生态的坚实脚步。当春风掠过帕米尔,那些新生的草芽间,仿佛还能听见我们面向党旗宣誓时的铿锵誓言:“以司法利剑护冰峰圣洁,让柯尔克孜牧歌与塔吉克鹰笛的千年回响永续。”
古村落里的文化密码
阿克陶县共有2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保护名录。巴格艾格孜村和艾杰克村。
巴格艾格孜村,是塔吉克族聚居的传统村落。在塔尔塔吉克民族乡巴格艾格孜村的老杏树下,我第一次见到78岁的买买提老人。他用布满皱纹的手抚摸着百年老房斑驳的土坯墙:“这房子比我爷爷还老,可现在年轻人都想盖砖房。”
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艾杰克村,是全国仅存的两处柯尔克孜族传统村落之一。该村现存百年石木结构民居,雕刻柯尔克孜民族纹饰,屋顶覆草与自然相融,村内保留约隆歌、白毡帽、艾列切克手工艺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城镇化推进,许多古建筑面临被拆除的风险,古村落有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的风险。
我们走访古村落并逐户登记老宅信息,了解古村落保护的现状与难题。为进一步凝聚保护共识,我们邀请行政机关代表、人大代表、民族文化学者、村民代表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召开专题听证会,就古村落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听证评议一致认为,建议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强化传统村落保护。
今年7月,我和同事们前往巴格艾格孜村和艾杰克村回访时发现传统村落面貌焕然一新。巴格艾格孜村百年老屋已完成挂牌保护,艾杰克村11栋民居完成风貌修复,柯尔克孜纹饰雕刻工程也在同步启动中......
社区里的“检察温度”
“张检察官,外卖平台上的奶茶店连营业执照都查不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小马的电话带着急促。
我们立即查阅了本地外卖平台的商户列表,发现某奶茶店公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早已过期、多家餐馆查不到相应的冷食类经营资质却赫然标注着“凉菜售卖”。
我们当即运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扫描全县网络餐饮商户,筛查结果触目惊心。
“走,去后厨看看!”推开某店的后门,油污在瓷砖上结成黑冰,消毒柜里堆放着员工私人物品。食品安全专业志愿者用快检设备一测,操作台菌落数严重超标。看不见的后厨,藏着最揪心的隐患。
我们立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开展“清网行动”,并推动建立“三色预警”公示栏。志愿者小马后来兴奋地发来信息:“您看,现在点开商家页面,许可证、健康证清清楚楚,连后厨监控都能在线看!”
更令人欣慰的是整改后的连锁反应。市场监管局联合县检察院开展“食品安全进万家”活动,走进社区、学校等地,切实提高当地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由检察官、志愿者和商户代表组成的“食品安全监督队”,每周在社区微信群里推送“安心外卖榜单”。网格员艾力指着公示栏里的锦旗笑着说:“这是居民送的‘舌尖上的守护神’,说现在点外卖,心里比刚煮的奶茶还热乎!”
风沙中的成长
在阿克陶的日日夜夜,即便风沙改变了我的模样,却让心中的信念愈发清晰。记得第一次参加阿克陶检察院的升国旗仪式,国旗升起时,所有人的身姿都像胡杨一样挺拔。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在阿克陶这片热土上开展援助工作不仅是法律的实践,更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告白。
慕士塔格峰,冰川在阳光下闪烁,像无数双眼睛凝视着大地。有同事问我援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起那些顶着烈日驱车三百公里出外勤调查取证的日子,想起淳朴的牧民送来的热奶茶里漂浮的薄荷叶,想起公益诉讼案件办结时群众脸上的笑容。或许,真正的公益,就是让法治的阳光像帕米尔的晨曦,照亮每一个平凡的角落。
此刻,我案头上的《检察建议书》里夹着一片胡杨叶,叶脉清晰如检察监督的网络。它见证着:在祖国最西端的高原上,有一群人正以法律为笔,以忠诚为墨,在新时代的画卷上,书写着属于检察人的“冰山上的来客”故事。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城西区 电话:0793-5332156 邮编:3345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