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检务指南>>公益诉讼
安徽: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时间:2025-01-03  作者:李光明 范天娇  新闻来源:法治日报  【字号: | |

以法治力量守护徽风皖韵

安徽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隆阜老街最近焕了新颜。与皖南古民居格格不入的违法建筑被拆了,戴震藏书楼等文保单位得到了妥善维护,隆阜抬阁、徽墨制作等非遗传统技艺也以文创体验的方式向游客亮相。

隆阜老街历史风貌的保护修复得益于检察机关的刚性监督。自去年11月起,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聚焦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保护问题,联合部署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监督活动。一年来,全省三级检察机关通过分层监督、一体履职,共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311件,制发检察建议284件,提起诉讼14件,以法治力量守护徽风皖韵。

精准发力

据了解,安徽省现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82个,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42个,有历史文化街区37片、历史建筑6275处。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检察公益诉讼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切口,积极与行政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全方位筑牢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屏障,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用起来。”安徽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卫东说。

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的监督重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破坏历史城区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的行为;在历史城区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开展破坏性生产、开发活动,修建危险设施的行为;在历史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建筑超出保护规划确定的建筑高度要求的行为;未经批准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聚焦这些监督重点,安徽检察机关精准发力,通过检察建议、行政公益诉讼磋商、提起诉讼等多元手段,灵活运用“调研报告+检察建议”、一体化履职、分层分级监督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造成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侵害的行政违法行为,促进负有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同时督促相关主体挖掘、盘活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专案引领

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优秀乡土文化的金名片。

考虑到徽文化保护涉及职能部门多、衔接不畅,存在“九龙治水”等问题,2023年12月,安徽省检察院通过“以事立案”方式将“徽文化文物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作为省检察院自办案件办理,并部署黄山、宣城、池州三市成立办案分组,加大对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共摸排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案件线索127条,立案115件,制发检察建议98件。

屯溪区人民检察院针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隆阜老街存在违法搭建、展示不足等问题,将其纳入“徽文化”保护专案,省市区三级院组建联合办案团队开展调查,一体化推进案件办理,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街区历史风貌保护修复与提升,推动街区历史文化展示并合理融入文旅开发。

专项监督活动中,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保护,安徽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122条,助力解决城乡历史文化载体保护不到位、文物活化利用不足等78个问题,推动了一批历史街区和传统村落在“活下来”的同时“火起来”。针对非遗保护与传承,黄山、阜阳、合肥等地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案件17件,其中,黄山市检察机关共走访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0余处,针对重点非遗项目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缺乏传承、扶持与保护等问题开展精准监督,助推徽州目连戏、汪满田鱼灯等一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

府检联动

形成于明清时期的和县篾匠街,因篾匠、木匠、扳匠等手工艺人聚集而得名。街区建筑格局、传统工艺、历史风貌保留至今,但街区内私搭乱建现象普遍,历史建筑年久失修,存在住房和消防安全、人居环境卫生等系列问题。

今年4月,和县人民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牵头组织县住建、文旅、自规、城管等部门召开圆桌会议,推动建立公益保护共同体,在系统治理基础上,筹措专项资金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实现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和传承目标。

“我们注重加强与行政机关协调联动,依托‘府检联动’机制,着眼区域治理与整体保护,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社会参与等工作机制,提升检察监督质效。”安徽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徐芳说。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与住建、文旅等行政机关共开展磋商座谈277次、联合摸排线索78次,95%的问题在审前程序得到解决。

检察机关还注重延伸工作触角,将个案办理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旌德县人民检察院等在中国传统村落设立“古村落保护联络站”“古村落保护示范基地”,长效守护古徽州“诗意乡愁”。黄山市人民检察院向黄山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制定〈黄山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条例〉的立法建议》,被纳入2024年度市人大立法计划。

“在全省检察机关的支持下,我们强化‘府检联动’效应,发挥行政监管和法律监管的叠加作用,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破坏历史文化保护问题的发生,推进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安徽省住建厅二级巡视员汪恭文说。

(本报记者李光明 范天娇)


 
 通知公告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新时代检察机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及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提升12309检察服务中心服务质效和群众知晓度,扎实做好检察长接访工作,推动案结事了人和。现将铅山县人民检察院2025年8月检察长接访安排公告如下:

    接访安排:

    接访时间

    接访领导

    职位

    接访地点

    2025.8.1

    黄晶

    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信访接待室

    2025.8.4

    王纯麟

    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信访接待室

    2025.8.8

    吴琼

    检委会专职委员

    信访接待室

    2025.8.11

    庄勇

    检委会专职委员

    信访接待室

    2025.8.15

    徐元健

    党组书记、检察长

    信访接待室

    2025.8.18

    程立佳

    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

    信访接待室

    2025.8.22

    黄晶

    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信访接待室

    2025.8.25

    王纯麟

    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信访接待室

    2025.8.29

    吴琼

    检委会专职委员

    信访接待室

    访地点




    接访事项

    1、不服人民检察院处理决定的控告、申诉;
    2、反映公安机关侦查活动存在违法行为的控告、申诉;
    3、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申诉;
    4、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举报;
    5、反映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
    6、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7、其他依法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处理的信访事项。


 本院图片
徐元健检察长作检察工作报告
徐元健检察长作检察工作报告
 本院介绍
铅山县人民检察院共有内设机构5个,分别是办公室、政治部、第一检察部、第二检察部、第三检察部。

安徽: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以法治力量守护徽风皖韵

安徽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隆阜老街最近焕了新颜。与皖南古民居格格不入的违法建筑被拆了,戴震藏书楼等文保单位得到了妥善维护,隆阜抬阁、徽墨制作等非遗传统技艺也以文创体验的方式向游客亮相。

隆阜老街历史风貌的保护修复得益于检察机关的刚性监督。自去年11月起,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聚焦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保护问题,联合部署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监督活动。一年来,全省三级检察机关通过分层监督、一体履职,共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311件,制发检察建议284件,提起诉讼14件,以法治力量守护徽风皖韵。

精准发力

据了解,安徽省现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82个,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42个,有历史文化街区37片、历史建筑6275处。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检察公益诉讼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切口,积极与行政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全方位筑牢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屏障,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用起来。”安徽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卫东说。

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的监督重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破坏历史城区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的行为;在历史城区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开展破坏性生产、开发活动,修建危险设施的行为;在历史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建筑超出保护规划确定的建筑高度要求的行为;未经批准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聚焦这些监督重点,安徽检察机关精准发力,通过检察建议、行政公益诉讼磋商、提起诉讼等多元手段,灵活运用“调研报告+检察建议”、一体化履职、分层分级监督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造成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侵害的行政违法行为,促进负有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同时督促相关主体挖掘、盘活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专案引领

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优秀乡土文化的金名片。

考虑到徽文化保护涉及职能部门多、衔接不畅,存在“九龙治水”等问题,2023年12月,安徽省检察院通过“以事立案”方式将“徽文化文物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作为省检察院自办案件办理,并部署黄山、宣城、池州三市成立办案分组,加大对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共摸排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案件线索127条,立案115件,制发检察建议98件。

屯溪区人民检察院针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隆阜老街存在违法搭建、展示不足等问题,将其纳入“徽文化”保护专案,省市区三级院组建联合办案团队开展调查,一体化推进案件办理,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街区历史风貌保护修复与提升,推动街区历史文化展示并合理融入文旅开发。

专项监督活动中,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保护,安徽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122条,助力解决城乡历史文化载体保护不到位、文物活化利用不足等78个问题,推动了一批历史街区和传统村落在“活下来”的同时“火起来”。针对非遗保护与传承,黄山、阜阳、合肥等地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案件17件,其中,黄山市检察机关共走访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0余处,针对重点非遗项目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缺乏传承、扶持与保护等问题开展精准监督,助推徽州目连戏、汪满田鱼灯等一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

府检联动

形成于明清时期的和县篾匠街,因篾匠、木匠、扳匠等手工艺人聚集而得名。街区建筑格局、传统工艺、历史风貌保留至今,但街区内私搭乱建现象普遍,历史建筑年久失修,存在住房和消防安全、人居环境卫生等系列问题。

今年4月,和县人民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牵头组织县住建、文旅、自规、城管等部门召开圆桌会议,推动建立公益保护共同体,在系统治理基础上,筹措专项资金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实现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和传承目标。

“我们注重加强与行政机关协调联动,依托‘府检联动’机制,着眼区域治理与整体保护,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社会参与等工作机制,提升检察监督质效。”安徽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徐芳说。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与住建、文旅等行政机关共开展磋商座谈277次、联合摸排线索78次,95%的问题在审前程序得到解决。

检察机关还注重延伸工作触角,将个案办理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旌德县人民检察院等在中国传统村落设立“古村落保护联络站”“古村落保护示范基地”,长效守护古徽州“诗意乡愁”。黄山市人民检察院向黄山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制定〈黄山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条例〉的立法建议》,被纳入2024年度市人大立法计划。

“在全省检察机关的支持下,我们强化‘府检联动’效应,发挥行政监管和法律监管的叠加作用,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破坏历史文化保护问题的发生,推进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安徽省住建厅二级巡视员汪恭文说。

(本报记者李光明 范天娇)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城西区

电话:0793-5332156 邮编:3345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