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守牢党的生命线
时间:2025-04-27  作者: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 |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注重把准人民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努力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实施以来,从抓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超标办公用房,到抓节假日、抓“八小时外”、抓日常……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切入,让人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心民心更加凝聚。

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群众基础厚不厚、实不实,对群众的感情深不深、真不真,关键看是否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更好服务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干部存在群众观念不强、群众工作方法不得当的问题,造成工作被动,难以打开局面。比如,有的“不愿走”,习惯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策;有的“走不深”,到基层调研走访时雨过地皮湿,对基层的情况一知半解、对群众的反映一头雾水;有的“走不实”,对群众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不上心跟进、不用心解决;还有的“走一半”,解决问题不彻底、落实责任不到底,留下一堆烂摊子;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会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损害党的形象。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党风政风作风的必然要求。走好群众路线,首先要有群众观点。“诚于中,形于外”。有了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做示范,自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深悟人民情怀,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感悟鱼水深情,从一代代模范榜样的先进事迹里体悟“国之大者”,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始终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问题有清醒的答案。中央八项规定中,“改进调查研究”位列第一项,明确要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领导干部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经常深入基层“走亲”、深入群众“结亲”、沉到一线“攀亲”,多走田间小路,常走雨天泥路,勤走背阴胡同,通过面对面地听、心贴心地问、实打实地访,真正把群众面临的真实情况摸清、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找准、把群众尤为期盼的对策提实。

在互联网时代,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领导干部如果不懂网、不触网、不用网,是做不好群众工作的。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这门功课不仅必须修,而且必须修好。领导干部要积极践行网上群众路线,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熟练使用“网言网语”问需、问政、问计,善于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研究对策、检验政策,真正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将党的生命线延伸至网络空间。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找准病灶是前提,对症下药是关键。走好群众路线,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群众得实惠。要围绕群众反映的住房、养老、就业、医疗等突出问题,把合理诉求一条条拎出来,推动问题一个个得到有效解决。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于当场不能拍板解决、需要持续跟进的问题,明确责任人、公开时间表、画好路线图,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直到问题彻底解决、群众真心满意为止。


 
 通知公告

  • 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情况通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和最高检《关于建立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现将铅山县人民检察院2025年第二季度落实“三个规定”等重大事项记录报告情况公布如下:




    2025年第二季度铅山县人民检察院共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共计33件,涉及司法活动33件。其中院领导填报11件,第一检察部填报8件,第二检察部填报10件,第三检察部填报4件。

    下一步,铅山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抓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健全完善检察权运行监督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什么是“三个规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防止违规干预司法活动,保障独立公正司法,2015年,中办国办、中央政法委、“五部委”先后出台了“三个规定”。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

    ●《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

    / 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的行为 /

    ●在司法办案中,直接或者请托他人过问案情,转递涉案材料,打招呼说情,或者干预、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直接或者请托他人过问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干部等情况,谋求关照,或者干预、插手干部选拔任用的;

    ●在项目安排、工程建设中,直接或者请托他人过问有关项目、工程的投资决策、承发包、资金使用、物资采购等情况,要求提供便利,或者干预、插手项目安排、工程建设的;

    ●在监督执纪中,直接或者请托他人过问内部监督、巡视巡察和信访受理、线索处置、初核立案、性质认定、审查调查组组成等情况,帮助被审查人传递材料、信息,或者施加影响干预的;

    ●其他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的情形。


 本院图片
徐元健检察长作检察工作报告
徐元健检察长作检察工作报告
 本院介绍
铅山县人民检察院共有内设机构5个,分别是办公室、政治部、第一检察部、第二检察部、第三检察部。

守牢党的生命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注重把准人民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努力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实施以来,从抓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超标办公用房,到抓节假日、抓“八小时外”、抓日常……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切入,让人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心民心更加凝聚。

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群众基础厚不厚、实不实,对群众的感情深不深、真不真,关键看是否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更好服务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干部存在群众观念不强、群众工作方法不得当的问题,造成工作被动,难以打开局面。比如,有的“不愿走”,习惯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策;有的“走不深”,到基层调研走访时雨过地皮湿,对基层的情况一知半解、对群众的反映一头雾水;有的“走不实”,对群众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不上心跟进、不用心解决;还有的“走一半”,解决问题不彻底、落实责任不到底,留下一堆烂摊子;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会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损害党的形象。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党风政风作风的必然要求。走好群众路线,首先要有群众观点。“诚于中,形于外”。有了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做示范,自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深悟人民情怀,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感悟鱼水深情,从一代代模范榜样的先进事迹里体悟“国之大者”,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始终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问题有清醒的答案。中央八项规定中,“改进调查研究”位列第一项,明确要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领导干部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经常深入基层“走亲”、深入群众“结亲”、沉到一线“攀亲”,多走田间小路,常走雨天泥路,勤走背阴胡同,通过面对面地听、心贴心地问、实打实地访,真正把群众面临的真实情况摸清、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找准、把群众尤为期盼的对策提实。

在互联网时代,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领导干部如果不懂网、不触网、不用网,是做不好群众工作的。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这门功课不仅必须修,而且必须修好。领导干部要积极践行网上群众路线,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熟练使用“网言网语”问需、问政、问计,善于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研究对策、检验政策,真正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将党的生命线延伸至网络空间。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找准病灶是前提,对症下药是关键。走好群众路线,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群众得实惠。要围绕群众反映的住房、养老、就业、医疗等突出问题,把合理诉求一条条拎出来,推动问题一个个得到有效解决。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于当场不能拍板解决、需要持续跟进的问题,明确责任人、公开时间表、画好路线图,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直到问题彻底解决、群众真心满意为止。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城西区

电话:0793-5332156 邮编:3345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